近年来,茶旅融合理念不断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茶园不止是一个旅游景点,具有美的特点,供游人欣赏,它也能让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学习茶知识、了解茶文化,习得茶礼仪。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将旅游体验茶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茶旅经济链,最终实现“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安徽

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和发源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处于成都平原西南的峨眉山,人文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茶文化历史。

        茶文化,自古至今都是安徽沟通世界、促进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根情感纽带。随着中蒙俄三国达成共识,将“万里茶道”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上日程,中国茶叶重镇——安徽,又多了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机遇和通道。用好这个机遇和通道,对安徽文化旅游的世界影响力无疑将产生一次大提升。

        打开中国的茶叶版图,可以看出源产地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其中福建和安徽为两大重地。数据显示,2015年安徽省精制茶产量2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5%;其中出口4.2万吨,创汇1.9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独占三席——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两个以上品牌入席的省份。

        国人饮茶始于神农时期,从发现、种植、交易到茶文化的诞生,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浣纱,茶叶也由最初的药用价值,渐渐转变为人们喜爱的生活饮料、馈赠亲友的伴手礼。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中,茶文化却独树一帜,它拉近了地区乃至世界间的距离。

        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旅游交流的日益频繁,茶文化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民间外交”和“经贸外交”作用将重现光芒,安徽需要在这片“神奇的小树叶上”做大文章,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旅游的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

徽茶往事

可品饮的徽文化

        今年4月在安徽郎溪“中国绿茶之乡”,举办了“茶海水韵 乡约郎溪” 2018郎溪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摄影地.水韵郎溪首届全国摄影大赛,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华东六省一市自驾游协会、俱乐部机构、旅行社以及摄影、户外拓展、马拉松等旅游圈层和主流媒体代表,江苏、浙江等郎溪近邻区县、旅游企业和广大游客等近千人参加。

        长期以来,茶叶成为徽州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柱,他们种茶、制茶,世代与茶为业。同样安徽人也爱茶,懂茶,自然地形成了独特的茶俗,比如婚礼中出现的“三茶六礼”。皖西和皖南至今流传着许多茶谣、茶谚、茶曲和茶舞。

        明清时期,茶乡文化突破封闭状态,每年采茶季节,走乡串村到茶区打工和收购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时常给当地姑娘们的情感中惊起一丝涟漪,使她们内心波动。在适龄男女打情骂俏的闲逸快乐中,也透露出徽茶全方面地走进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中。茶在安徽人生活中变得不可替代。

        茶文化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突出安徽特色,利用茶叶带动安徽旅游的发展,着重突出展品的地域性、创新性,充分展示安徽各地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业态,实现了与旅游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以茶为媒、茶旅融合,开启安徽全域旅游的新篇章。

徽茶新史

黄山茶旅结合新发展

        在安徽黄山市祁门县,庄园既是茶事体验和茶文化集中展示的区域,同时也是旅游集散地和服务场所。离周边徽州古祠群、目连戏非遗表演村、‘中国御医之乡’历溪村等景点路程短,以庄园为中心,形成了特色茶旅路线,让游客在感受茶文化的同时,感受安徽的风景特色。

        茶旅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它是以茶为主线,将观光、采摘、体验以及餐饮、住宿结合起来的新型旅游活动。祁门县将建设集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祁红庄园,作为茶旅结合的一个重要抓手,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目前,包括祁春庄园在内共有5个发展成熟的庄园,带动当地茶园实现功能升级。在此基础上,一些茶叶从业者也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不同的茶旅结合新业态。

        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牯牛降景区引入茶旅概念之后,着力打造的景区特色。祁红文化内涵丰富,包括休闲文化、禅文化、餐饮文化等特色之处。在景区一处名叫桶坑的高山村落里,至今还散布着许多老茶树,这就是茶文化的一种体现。在景区入口处规划茶园,以此为载体,将牯牛降景点与周边人文、生态等旅游资源整合起来,留住游客深度游览。茶旅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串点成线”,由“线”形成“面”,带动旅游产业一体化、整体发展。

        祁门是黄山西部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板块,而祁红又是黄山的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整个红茶市场潜力很大,茶旅结合发展大有可为。不过,现阶段还是在做基础性工作,形成气候尚需时日。

        中国的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

        黄山作为安徽的“金名片”,以本市为中心,以徽文化为特色,将齐云山、花山谜窟等徽文化景点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屯溪老街申报为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黟县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提升黄山市知名度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黄山市整合并优化配置徽州旅游资源。

        安徽的茶资源优势相当可观,但是,名茶也需要借助其他旅游资源,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使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结合到一起,做成坚固的品牌,才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让人们再听到安徽的时候,想到的不只是黄山,还有“徽茶”这张“绿名片”。

万里茶道

徽文化沟通世界的纽带

        17世纪时,中国茶叶开始外销出口,并且赢得了世界的好评,同时形成继丝绸之路衰落后,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它南起福建武夷山,北至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境内,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俄边境,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这条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多公里。

        面对重振万里茶道“大动脉”,沿线各地区都在寻找、创造新机遇。近年来,福建、山西、内蒙古、江西、河北、湖北、云南等“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都纷纷借势推出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甚至围绕茶文化规划关联旅游产品和项目。

        位居“茶马古道”的普洱市就是一个典范。普洱曾经谋划出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标定位,将普洱的茶文化与茶园、古迹、文化相结合,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

        作为重要茶源地的安徽,当梳理它在茶道中的缘起与兴衰,那些以茶叶贸易为主线所伴生的古遗迹和茶文化,愈发显得独特与珍贵。如何把丰饶的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让游客观赏、参与徽茶艺表演,饮食到清淡、开胃的茶膳,购买到茶文化元素的伴手礼,是徽茶重新在“万里茶道”璀璨耀世的关键。

        随着“万里茶道”三国申遗的扬帆起航,安徽应当“以茶为媒”,积极促进茶文化交流、搭建茶文化平台与纽带,融入“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大线路,面向海外做更多的宣传营销,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到安徽。

        茶,曾是旧时安徽的经济命脉;茶文化,是现时安徽的文化载体。安徽茶文化应乘上“万里茶道”这阵东风,打一场穿越古今的“茶韵天籁营销战”——让徽茶“走出去”,把游客请进来。

        安徽以“茶文化+旅游”新业态为抓手,整合当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探索打造茶旅游品牌。近年来,传统的茶产业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农产品生产,向产区观光、产品体验、电商营销等全产业链开发方向转变。茶本身作为一种媒介,正在打破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形成加速融合发展的趋势。

        旅游业正在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深度游方向发展装换,游客们对其景区的文化特色、内涵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茶体验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开始出现,更多的游客倾向于亲自取体验采茶的乐趣,这也成为景区茶旅结合发展的一种重点,推出各种体验式的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不仅可以传达当地的文化,更是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