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笔者走进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龙孔村时,只见公路穿过村落蜿蜒前行,成片的蔬菜瓜果香气扑鼻,漂亮的川东民居让人眼前一亮。在广安市和广安区两级旅游部门推动下,当地筹集资金500万元,打造了红花河休闲垂钓场地,引进了国家级钓鱼大赛,吸引了大量专业和业余垂钓者,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获益良多,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

        龙孔村只是四川省旅游扶贫工作中呈现的亮点之一。今年以来,四川全省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围绕四川省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在旅游扶贫方面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四川省旅游行业以6月底召开的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为引领,将把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潮,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展现出应有“担当”。

        多措并举成绩斐然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四川多措并举,力争实现脱贫产业“可持续”和贫困群众“全覆盖”。

为实现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四川省扶贫、金融、旅游等部门通力协作,建立起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创建评定、旅游产业带贫减贫成效统计监测、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联评联审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协同联动、多方参与”的旅游扶贫大格局;四川省旅发委在20个贫困县启动了首批乡村旅游规划师、工程师和技术员的“两师一员”试点,将为这些地区培养2000名“留得住”的乡村旅游本土人才,全面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为实现贫困群众的“全覆盖”,四川创新推出了更加实用的旅游扶贫带动模式。支持贫困户改造闲置房屋创建“乡村民宿达标户”,直接带动贫困对象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普及,使四川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强了就业引导能力、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创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让许多没有条件直接从事旅游接待的贫困户也吃上了“旅游饭”。

        与此同时,“优质旅游发展”也在贫困地区得到深刻体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一座座风格各异的高端民宿、一件件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都是最好的例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川56个贫困县、952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使4.2万户、14.6万贫困人口受益,实现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65元,为打好2018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亮点频出

        在奋力谱写旅游扶贫新篇章的过程中,四川各地坚持深挖自身资源特色和人文底蕴,涌现不少好的模式、经验和做法。

        “小平故里”广安市在全域范围内采取“旅游+金融”的模式,为贫困户开展旅游经营和接待服务破除了资金瓶颈。该市旅游部门与邮政储蓄银行广安市分行联合推出了“小平故里旅游贷”产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等贷款发放力度,同时减免抵押费、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到目前,广安市金融机构已发放涉旅扶贫贷款5.6亿元,打造出勇敢村大云山、会龙村桃园悦野、明月镇渠江画廊、瞿家店乡愁园等一批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仅今年上半年,该市就办理“小平故里旅游贷”62笔,发放资金4250万元,有力助推了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

        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的安哈镇可谓“景区带动”的典型。安哈彝寨仙人洞4A级景区安置当地群众30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依托景区,周边“彝家乐”也迅速蓬勃发展,吃彝家饭、住彝家寨、干彝家活、享彝家乐受到各地游客热烈欢迎,土豆、萝卜、荞麦、蜂糖、核桃、花椒、水果等土特产品也是供不应求。2017年,安哈镇的50余户“彝家乐”实现收入2100余万元,带动全镇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高达5000余万元。

        历经30余载的发展,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地区的民族手工艺品业态已聚集了1000名能工巧匠,手工艺品涵盖唐卡、纺织、雕刻、陶艺、铜铸等上千个品种。目前,当地成熟工艺师的平均日薪已经达到了200到300元,高级工艺师甚至达到了500到800元,不少优质产品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来年,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乡民脱贫致富。

        在百花齐放的局面下,四川的乡村旅游呈现日益繁荣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四川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642亿元,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回顾上半年的旅游扶贫工作,四川可谓成绩斐然。然而,旅游脱贫致富的历史重任仍然在肩。

        7月中旬,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刚刚结束,四川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就在泸州市古蔺县召开。会议要求,全省旅游系统准确把握旅游扶贫新的历史方位,通过旅游、旅游化、旅游产业“三箭齐发”,努力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会议还重点对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旅游人才培养、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本次会议期间,古蔺县与华顿国际投资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将引资50亿元把该县黄荆老林景区打造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全面助力旅游扶贫。该项目也是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的具体落实。

        事实上,四川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远不只是黄荆老林。为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四川省旅发委向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农发行推荐了13个开发建设水平高、精准扶贫机制实、经营管理发展好、示范带动效果强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涉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旅游小镇、旅游商品、旅游新业态等多个类型。13个项目拟申请贷款约130亿元,并有望在今年获得农发行的贷款支持。项目的建设将直接带动贫困人口5.8万人,预计年人均增收约8500元。

        另外,为确保旅游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四川省从阿坝、甘孜、凉山以外的地区选派了78名懂专业、能攻坚的优秀旅游系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并于7月初奔赴大凉山。未来3年,帮扶工作队员们将深入最基层,以旅游业助力四川“啃”下大凉山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四川新一轮的旅游扶贫大潮已在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掀起,四川旅游也必将因其“扶贫担当”更显辉煌。 

        云竹评论

        作为四川本土科技企业,云竹非常关注我省的旅游扶贫实践。近日全省各系统集中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明确了四川目前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省旅游行业以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为引领,明确将把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贫困不除,何以谈跨越,何以谈发展,何以谈美好生活!云竹注意到此次“大动作”中:扶贫、金融、旅游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纳入整体计划,四川省旅发委在20个贫困县启动了首批乡村旅游规划师、工程师和技术员的“两师一员”试点,将为这些地区培养2000名“留得住”的乡村旅游本土人才,全面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仅这一点,就值得特别点赞。云竹一直认为,如今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我们也在过去多次强调,局部人才流失和人才队伍的不匀速发展将演变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大问题”。优质旅游目的地发展,完善的旅游体系建设都离不开优质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的底气。在此基础上,旅游扶贫这件大事更是需要把人才队伍的配备作为“源头活水”来灌溉我们的深度贫困地区。因地制宜规划开发做先行,统筹宣传营销塑形象跟上,智慧旅游做支撑推进,龙头旅游品牌背书拉流量,这一连套的高端操作,势必会为四川的消除贫困工作打开局面,获取正确路径。

        根据历史的周期性规律,越是大手笔的扶持,越是要求地方能“接得住”,才能实现顶层设计者的目标,否则都是空谈。而这次四川人才保障先行的旅游扶贫战略,云竹看来是看完全能接得住的,在这个基础上,全系统齐心戮力必将战胜困难勇攀高峰。期待下一个五年的四川旅游,更期待全面脱贫迎来崭新面貌的大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