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速读
景区儿童票怎样定价更合理?
近年来,出游大军中亲子家庭数量与日俱增,家长们带孩子进景区时,有些低龄儿童因为长得过高而被工作人员要求购买成人票,此举招致不少家长的不满。那么,景区儿童票究竟该以身高还是以年龄作为衡量标准更合理呢?
国内多以身高作为标准
据了解,全国各地大部分景区儿童票的标准不尽相同。如布达拉宫对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政策,而九寨沟景区则采用年龄或身高的标准收费。广州塔的儿童票优惠政策是1.2米(不含)至1.5米(含)儿童享受半价优惠。上海欢乐谷儿童优惠票价的标准是身高1.1米(不含)至1.4米(含)。而国内也有不少景区如故宫、黄山、秦陵兵马俑等景区实行的是按年龄标准收费。
事实上,很多国外知名景区界定儿童票或儿童优惠票的标准都是按年龄。比如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儿童票适用于4周岁(含)~11周岁(含)的儿童,4周岁以下享受免票政策。韩国景福宫对未满6周岁的儿童实行免票政策,对7周岁至18周岁的青少年实行优惠票价,此外还对所有身着韩服的游客实行免票政策。
收费标准应与时俱进
有专家指出,以身高作为儿童票衡量标准是有一定的国情因素的,因为早先国内户籍登记制度以及身份信息情况确认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各景区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量儿童的身高,并以1.2米作为儿童票的分界线。后来儿童平均身高有所增长,考虑到儿童发育等问题,一些景区将1.2米的标准调整到1.4米。
多家景区负责人表示,以身高为标准算是国内惯例,而且检票过程中不需要烦琐地核对证件信息,比较符合国情。
但也有人认为,以身高作为收费标准是旧俗,现在公民的身份信息已经联网,很方便查询,所以应该废弃以身高为标准的方式。而且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的界定是“18岁以下的任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的划分也是依据年龄标准。不过也有人表示,在国内现行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并未明确给出景区儿童优惠票的具体衡量标准。
“双标”结合体现公平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02年,全国6岁的城市男性儿童平均身高增加了4.9厘米,到2012年又增加了3.7厘米,达到了1.2米,12岁儿童平均身高已经超过1.5米,14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已达到或接近1.6米。因此,很多景区仅以“身高”作为儿童票的标准,恐怕会让很多“高个儿童”无法享受应有的优惠政策。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认为,目前景区以身高作为衡量标准的现象尚难以改变,除了操作便捷之外,更多的是景区对利益的考量,“高个子儿童”越来越多,购买成人票的就越来越多,无形中给景区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马波认为,制定全国统一的“身高+年龄”双规判断标准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将1.2米或1.4米作为免票标准,符合该标准的儿童无须出示证件就可享受相关待遇,而超过该标准的则应持身份证等证件享受相应福利,体现公平原则。
长期以来,在我国无论是文化消费、旅游景点,还是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存在以身高作为未成年人享受优惠的标准。“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年龄”概念,与“身高”概念没有任何关系。身高标准则与心智和财产状况没有必然联系。而按照现行一些规定,一部分能享受儿童票优惠、而另一部分则被作为成人对待;低龄儿童群体中一部分享受免票待遇,而另一部分则半票待遇;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儿童甚至同龄儿童的不平等对待。
2、产业动态
民宿品牌化“自带流量”
在全域旅游和民宿综艺井喷、加上国家层面首次点名客栈民宿的细分业态,以及民宿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颁布的推动下,民宿投资愈加火热。
首先体现在各民宿平台的崛起,融资继续。民宿平台在头部已经明显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新玩家,2月底3月初,“悦宿”高调出现在民宿旅游行业的视野中。这是由前Airbnb全球副总裁葛宏创办,全硅谷技术团队打造的国内时尚民宿预订平台。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民宿平台需要做的不再只是寻求更多房源,随着单品爆款自带流量的民宿品牌越来越多,他们对于民宿平台的依赖正在减少,民宿平台需要寻找更多的服务模式。
民宿规模化
中国民宿,不得不提莫干山。2013年大乐之野的出现,改写了莫干山洋家乐的历史。
在此10年前,杭州市民宿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借宿CEO夏雨清就在莫干山做起了民宿。与重复莫干山的成功相比,夏雨清更愿意介绍民宿发展的新模式——民宿集群。目前,已有黄河·宿集、秦岭宿集、崇左宿集、浦江宿集,还将打造永泰、斯里兰卡等国内外十几个宿集。
宿集作为民宿集群为单体民宿提供了抱团取暖的平台,这种模式再扩大化就来到了民宿小镇,通过利用共有配套,组团宣传,降低流量成本。
不过,现在有些民宿小镇实质上是农家乐升级版,并不是民宿,其中,政府引导和企业开发都有很大空间,例如海南省旅发委与小猪短租合作打造海南民宿乡村聚落品牌。
平台的参与感
除了与政府合作,民宿短租平台也在通过不断融资推出新举措提高在民宿产业的参与感。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民宿客栈委员会与众安民宿联合起草的《2018中国民宿客栈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民宿产业资本基金规模达1000亿元,专业机构达50余家,包含业内顶尖资本机构。2017年在线民宿平台行业融资总额超过前三年之和,达到36.9亿元人民币,其中多家融资轮次过E轮的企业,途家和小猪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品牌融资超过50笔,融资额达20余亿元,民宿产业链融资超过36笔。各大众筹平台的明星民宿项目也是欣欣向荣,项目的最大融资额也从一年前的几百万涨到现在的几千万甚至过亿。
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兼COO王连涛指出,现在民宿存在两个趋势。一个是专业平台,因为在消费者变化的年代,用户喜欢的是垂直的、专业的、不一样的民宿,传统大型住宿预订平台已经没有很大优势。另外就是有些民宿成为品牌,自己获取住户,两者互为补充,形成民宿的重要渠道。
见解
民宿行业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民宿、连锁民宿越来越受到青睐。经过几年的发展,民宿平台需要做的不再只是寻求更多房源,随着单品爆款自带流量的民宿品牌越来越多,他们对于民宿平台的依赖正在减少,民宿平台需要寻找更多的服务模式。
3、营销速读
高品位步行街是城市的名片
2018年12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王府井等11条步行街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
此前,2018年7月,商务部曾印发《关于推动高品位步行街建设的通知》,决定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高品位步行街建设。目前,类似王府井这样的变脸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高品位的步行街什么样?怎么建?在业内人士看来,步行街不应该异化成旅游一条街,应该在优化街区环境、提高商业质量、增强文化底蕴等方面发力,吸引更多市民回流,找到步行街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
步行街都有些什么问题?
2018年3月,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对全国步行街情况进行了摸底。结果显示,全国经营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步行街、商业街超过2100条,总经营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其中,36个重点城市有步行街约600条,经营面积占全国总经营面积一半以上。
在这些驱动城市消费的步行街中,既有综合型步行街,又有特色型步行街,很多步行街甚至已跻身城市地标。
环境不够好、档次不够高,功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消费升级、电商分流、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冲击下,部分步行街客流减少、效益下降,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升级需要不相适应。”此前,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郑文曾这样总结我国步行街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王府井 步行街让本地客流回归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王府井的变脸源于对硬环境和软条件的综合改造。
他总结说,王府井对品牌体系进行了综合提升,一些北京首店、亚洲旗舰店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消费热点,也突出了街区的独特性。此外,业态形式的丰富,特别是艺术馆、儿童剧院等文化板块,以及电影院、餐厅、儿童体验区等休闲板块内容的扩量提质,不断优化着消费者的逛街体验。
今年,王府井步行街将向北延长344米,北端从金鱼胡同延长到灯市口街和灯市口西街。不仅是主街,王府井的辅街也在进行延伸,一个更加立体化的商业街区正在形成中。
步行街的文化是灵魂
此前,郑文曾这样给高品位步行街画像:区位优越,商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健全;功能完善,名品名店集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事实上,在各地的步行街改造提升过程中,增加步行街的文化底蕴都备受重视。而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老字号如何为步行街导流也引发关注。
赖阳认为,老字号为步行街改造提升发挥正向作用,关键在于品牌的年轻化。老字号需要根据消费需求进行升级提升,而不是倚老卖老,仅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融合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店铺,也很有流量。
见解
商务部部长钟山曾提到“改造提升的步行街,要既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又体现国际化水平。我想象中的步行街,应该是环境非常优美,商业非常繁华,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的发源地,是本地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外来游客的重要打卡点。建设高品味的步行街,让步行街成为城市最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