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速读 文旅能人正不断涌现聚集
       6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举行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人事工作研讨会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现场会上,来自四川、浙江、吉林、安徽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代表,就推进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的工作情况进行经验交流。
一、加强乡村文旅能人队伍建设

       文旅能人培育已纳入四川省委、省政府重点人才工程和各类重大人才政策支持范畴,每年投入资金近1亿元。其中,针对“三州”(阿坝、甘孜、凉山)文旅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四川从全省18个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精选79名政治坚定、表现突出、能留得住的文旅能人组成攻坚队伍,派往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驻村帮扶,推动当地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同时选派100余名文旅干部到甘孜、阿坝开展“点对点,传帮带”文旅工作帮扶。此外,“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已纳入四川省委组织部单列项目。

二、文化院坝搭台 文旅能人唱戏

       本次现场会调研地眉山市丹棱县,以建设民间众筹文化院坝为载体,大力培育了一批乡村文旅能人。为调动文旅能人的积极性,丹棱县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设立引导资金。目前,丹棱县已经培育出文旅能人560名。三省各出政策 帮扶培养文旅人才

       安徽省将民营院团纳入政府民生工程项目采购范围,建立了一支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队伍。民营院团作为土生土长的乡村能人群体,在政府支持下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近年来,针对文旅人才总量偏小、高素质领军人才少的现状,更注重高层次文旅拔尖人才培养,建立了特别优秀人才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制度。

       吉林省利用冰雪人才基地,大力培养当前冰雪旅游紧缺的冰雪导游人才、大众冰雪教练人才、中小学体育教师冰雪执教人才、雪场经营管理人才等,共举办培训班14期,培养各类冰雪人才1816人。短评

       文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文化和旅游结合到一起,对乡村振兴,脱贫致富非常有帮助,文化和旅游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现和聚集,在推动文旅融合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地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挖掘文化资源,调整工作重心, 培育乡村文旅能人,开发文创产品,探索出政府引导是关键、产业发展是基础、群众参与是核心的三方联合路径,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2、产业动态 福州古厝传承历史文脉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传承的嘱托,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一、政策助力 留住城市记忆

       早在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就主持审议通过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近年来,福州市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文物和名城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2013年出台《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7年公布《“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管理办法》;2018年7月,《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管理条例》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

       传承和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需要专业部门来管理。2015年,原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调整为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全市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二、系统传承 加强保护利用

       近年来,福州市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开展明城墙遗址、新店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对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冶山、苍霞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群)进行了保护修复。

       在文物保护管理上,福州市还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福州市还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古建筑保护修复以及后期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一新模式使一大批文物和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三、创新推广 让文脉更好传承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近年来,三坊七巷举办了一系列民俗展示、体验活动,还吸引了脱胎漆器、软木画、寿山石刻、油纸伞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业态相继入驻,已成为闽都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

       此外,林则徐纪念馆精心策划了林则徐廉政事迹展、禁毒展、家风展等专题展览;仓山区将林森公馆打造成全公益绘本馆;鼓楼区在鳌峰书院举办“鳌峰市民讲堂”;不定期举办文物知识讲座、民俗文化讲座、名人传记讲座、传统古建筑讲座等。

短评

       习总书记为《福州古厝》所作的序,在福州市文化和旅游界引发强烈反响,激发了大家守护文化遗产的热情,纷纷表示将持续推进古建筑和文物保护,让福州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福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保护修复,推出福州古厝游系列精品线路等,不仅留住了城市记忆,延续了福州的历史文化脉络,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品牌影响力。

3、营销速读 云台山转型记

       30年前,云台山“藏在深闺无人识”,30年后,云台山以独特的峡谷风光闻名海内外。国内知名度较高的5A级景区、具有较高美誉度的世界地质公园……业界给了河南云台山极高的赞誉,它的“转型记”被业界总结成“云台山速度”“云台山效应”“云台山模式”“云台山现象”。

一、IP引流 营销更加立体化

       从2018年开始,云台山创新思路,加快创新探索,通过打造大型活动精准引流,开启云台山以IP品牌促自然山水景区转型的新模式。如今的云台山构建了立体化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通过讲好云台山故事,打好创意活动、媒体宣传、新媒体造势三张“旅游牌”,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让营销更加精准化。云台山坚持在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结构和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自然培育云逗逗IP的成长,走出一条稳健型的文旅IP发展道路。

二、科技升级 管理更加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台山也在探索通过智能升级完成游客服务和景区管理的全程化。目前,景区内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系统都已建成。景区大数据智慧监控中心将内部交通运行网络、内部监控网络和公安、旅游、发改、消防等部门调度系统对接,形成联合管控系统,让“纵览全局、扁平调度、可视指挥、高效运作”成为现实,让管理服务无处不在。接下来,云台山还将加快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把预订、投诉咨询、AR导游、评价调查等多项服务进行集合,对接景区智慧旅游大数据系统。三、理念创新 服务更加精细化

       2017年以来,云台山将服务理念由“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提升为“感动每一位游客”。游客口碑不仅是最有效的营销方式,还是旅游品牌持续发展的根基。如何将云台山的感动服务、精准服务、智能服务进行整合?云台山创新建立“五员一体”服务模式,要求员工在做好本岗位工作的同时,根据游客需求在“五员”之间灵活切换角色,以“一专多能”的服务素质向游客展示景区服务质量。

四、产学研融合 用人更加专业化

       云台山还探索旅游产学研新融合,为景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去年,云台山景区和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共同探索“旅游+教育”新型发展模式,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历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短评

       云台山的每一次“蝶变”都与其以美好生活为导向、以绿色生态为根基、以智慧当先为动力、以服务升级为突破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如今,“一部手机游云台”在云台山绝不是一句空话。当游客拿起手机通过高德地图搜索攻略、查门票、看评价时,云台山的服务就已经展开了。未来,景区将依托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进一步推进旅游产学研融合,为景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模式输出、企业文化塑造提供支持。云台山将通过新理念、新行动,展现出新气象,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期,持续推动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