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中受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决策者和投资者希望从景区直接获得旅游收入,认为应该吸引旅游者在景区内消费。在这种理念下,景区门票成为游客在景区的第一消费。由于门票收入有限,于是推出了景区门票以外的消费,简称“二消”。扩大“二消”后,有些景区的人数、门票收入和消费收入不增反降,景区的消费收入在旅游总收入的占比并没有明显提高。原因何在?
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习惯看,旅游景区不是旅游者消费的首选地,旅游者对景区消费普遍存在反感。各种原因使得旅游者进入景区后不愿再花钱消费。在境外根本没有A级景区,甚至少有大规模的景区,只有一个个不大的景点。
A级景区的建设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各地决策者和社会投资者的关注,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可利用旅游景区资源的减少,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旅游景区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鸡肋。与境内景区的普遍要求相比,境外只能算有开放式旅游区和旅游景点。开放式旅游区没有门票,区内的很多旅游景点有门票。收门票的景点里面一般没有购物店、餐馆、宾馆等消费项目。
境内最具特色的是西湖。虽然西湖也称为景区,其实更像是个开放式旅游区。到西湖游玩不需要买门票,只有收门票的景点。由此所产生的消费收入远大于将西湖封闭起来的消费收入,其景点门票收入也因旅游者的巨量基数而增加,这种开放式旅游区在境外已非常普遍。
有景点的开放式旅游区取代旅游景区之后,由于不设门票,旅游者数量容易上升,景点的门票收入不一定少。开放式旅游区由于没有了景区的约束,旅游者的消费心态放松下来,旅游服务的内容反而容易活跃起来。很多问题将随着景区的消失,开放式旅游区的兴起而逐渐解决。
在境外,设门票的旅游景区的消费收入与不设门票的开放式旅游区消费收入相差巨大。消费本身就存在心理因素,作为激情消费代表的旅游消费更是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旅游景区本身就让旅游者产生要小心消费的心理,景区门票又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不要在景区轻易消费的心理。发展旅游产业需要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大部分景区逐步取消门票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景区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无论从扩大景区收入,还是从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景区内搞消费提升弊大于利。
境内的景区规模大小不一,景区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类景区均有。一些定位为高A级景区的小镇,如果收门票,旅游者不满意,旅游消费少;如果不收门票,高A级景区的各种要求又使运营成本增加;而且,既然是景区,无论收不收门票,小镇都会被旅游者按景区对待,对小镇里的服务要求也像对景区的要求一样高。很多旅游者在高A级景区的小镇消费时小心翼翼,从旅游消费的角度,限制了旅游消费的景区远不如开放式旅游区。
开放式旅游区完全是市场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符合市场的要求,运营方面有难度。但目前景区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排斥,境外开放式旅游区已经成功,只有探索将开放式旅游区取代大部分旅游景区,才有可能实现让旅游者满意,让投资者获得应得的回报,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日前,全国工业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工业旅游有了全国性组织。
1. 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上世纪80年代,工业旅游即出现于欧美国家。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不慢,已从最初的工业遗址游扩展到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等多种类型。此外,工业旅游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7年10月,第一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举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工业特色小镇、工业博物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等,为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工业旅游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3.25%,近3年来,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旅游体系,共有35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000家左右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已经成为中外游客感知“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集聚地,工业文明底蕴深厚,拥有工业遗产290处。上海工业旅游发展较为成熟,2017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300万,且相当一部分游客来自境外。
此次全国工业旅游联盟成立大会上发布的十条工业旅游特色线路中,上海就有“上海极速汽车动感之旅”和“上海智慧城市互动之旅”两条线路入选。“洛阳东方红之旅”也在这十条之列。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自2012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吸引数十万游客参观。
如今,如上海、洛阳一样,越来越多的工业旅游点成为当地的旅游新地标,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不仅让一些工业遗迹焕发新姿,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也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工厂风貌、生活场景等与工业相关内容为主要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者二次开发,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观光、研学、购物等需求的体验式旅游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工业旅游更多的“优点”,与传统旅游产品相比,工业旅游需要让游客在短时间内增强对企业、科技或是文化的了解,并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目前,我国工业旅游主要包括以青少年为主的研学旅行、以老年人为主的康养旅行、以专业人群为主的考察旅行等。旅游+科普、旅游+教育已成为工业旅游中较普遍的内容,通过一系列体验式、沉浸式旅游产品,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特定产品的专业知识、特定的工业发展历史,甚至是所在城市的发展脉络。
工业旅游应当构建一个“可观(景观)、可玩(参与)、可学(知识)、可购(购物)、可闲(休闲)”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不能把工业厂区的旅游做成传统的参观型博物馆。
云南信息报:丽江将加快智慧景区建设
近年来,丽江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来打造,坚持“文化引领、保护优先、彰显特色、融合发展”的理念,把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使旅游在文化的滋养下迸发出新活力,文化在旅游的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丽江先后推出了一大批文化产业品牌;打造了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基地,吸引了50多个电影电视剧组到丽江拍摄。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5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0.5亿元,增长6%,占GDP比重5.8%,名列全省前茅。针对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和旅游商品同质化带来的景区商业化等问题,丽江全面推进丽江古城“四馆”、“两剧”、“一府”、“一院”、“一地”、“一址”、“一楼”、“一店”12个新文化项目建设,用文化浓度来稀释商业密度,来提升丽江古城文化内涵。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一批文旅示范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旅游体系
全面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通过权威的官方攻略、高水平的导游导览、人性化智慧厕所和停车场、AI识景、景区人脸识别入园等技术,提升了景区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并逐步向高速公路“无感支付”、智慧酒店、智慧租车、智慧监管等延伸。开展丽江古城数字小镇建设,启动5G体验厅、智慧垃圾桶、智慧厕所、智慧健康、历史文化展示馆、刷脸入住酒店、区块链电子发票等8个试点项目。
二、旅游诚信体系
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建设以规范指数、品质指数、体验指数为核心的旅游诚信评价体系,形成了以政府评价为主的规范指数、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暗访体验为主的品质指数、以游客评价为主的体验指数,累计完成5484家涉旅企业的诚信评价工作并上线“一机游”平台,基本实现了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全覆盖;
三、新型旅游营销体系
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制作城市景区名片、策划事件直播、设置慢直播点位、编制旅游攻略、实时发布景区动态;
四、投诉快速处置体系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1+5+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1+16+129+X”旅游投诉快速处置机制。组建由19个部门共340人构成的市、县两级旅游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完成了340个政府职能部门投诉处理账号和1088个涉旅企业投诉处理账号的激活,严格执行“投诉有门、投诉有果、投诉24小时内办结”;
五、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提供了全市景区实时客流状态,使传统模式下游客空间分布冷热不均、全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缓解;
六、新型旅游生态体系
严格实施A级景区门票大幅度降价,全面实施旅行社集团化改革,全市143家旅行社自主整合为13家旅行社集团。
丽江接下来将抓住“数字云南”建设为丽江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广“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品荟”等省级平台在丽江的应用,加速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丽江古城数字小镇,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推进“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商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10项重点工程,逐步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