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新时代红色旅游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红军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余省,写下了壮丽的历史诗篇,留下了伟大的红色文化遗产。

       如今,我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台阶,革命历史文化遗存日益发挥光热,长征沿线各地纷纷打造景区点、推出新线路,积极发展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在引领大众走近历史、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让当地居民生活面貌、精神面貌双改观。

       据悉,全国现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近3.5万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万余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800余家。2018年,全市遍布445处革命旧址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共吸引红色旅游的游客6343.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10.7亿元。

       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红色旅游发展中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长征”是重要的红色非遗,保护红色老区即是在保护和提炼长征精神。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红色老区的社区参与和红色文化审美之间的关系,注重每一个红色事件发生地原真性打造及红色精神提炼,不能片面追求投资主体利益,忽视社会价值和社区利益。

       同时,长征沿线各地应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更多优质线路产品。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旅游者,各地应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长征沿线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定向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播、传承长征精神,开展多层次的产品主题和产品形式。

       如:对老年旅游者,产品主题可放在缅怀先烈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上,产品形式以团体游为主;对青少年旅游者,产品主题可放在弘扬长征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大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上,产品形式可开展团体游、散客游等多种形式;对青年家庭旅游者,产品主题可放在传播、传承长征精神的基础上,产品形式可采取夏令营、亲子游等。

       丰富产品,讲好故事是一大方针。一方面要站在游客的角度上,打造细致、真实、鲜活的长征故事;另一方面,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使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观赏美丽风景、体验美好生活。

短评

       发展红色旅游,需要对沿线各地资源进行整体梳理、合理定位和有效组织,根据不同的资源价值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套规划,并为当地居民参与红色旅游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享发展红利。

       在此基础上,可将长征文化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使长征红色老区居民成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既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又提高对长征精神和地方文化的认同度和自豪感,带动地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发挥红色旅游产业经济拉动效应。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应新时代游客需求的多层次旅游产品,让红色旅游鲜活起来,使长征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行业速读 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国务院确定三条措施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确定适应群众需要促进商品消费和文化旅游的措施,更大释放最终需求潜力。

       会议确定了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措施:一是推动消费惠民。鼓励各地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以“互联网+”提高文化旅游消费便利度。二是丰富产品供给。鼓励举办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活动,支持邮轮游艇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发展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文化演出等。三是完善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和旅游场所、设施运行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保护消费者权益。

       据悉,这是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力推景区门票减免后,由国务院出面再度推进门票减免。近年来,全国性的景区门票减免在地方有所落实,就总体而言,国内景区仍然偏贵,部分名山门票价格在150元以上,多数历史人文景点门票也在120元以上。

       而门票价格容易出现虚高的原因,与全域旅游的发展并有待普及相关,景区依旧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性很高,游客过夜率低,二次消费不易形成。但文化、旅游依旧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方向。

门票减免空间大

       在各大省市针对老年人的旅游政策中,大部分省份所执行的标准是,对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人免门票。而山西基本上是国内仅有的几乎所有景区都对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的省份,此举有效刺激了一批60-65岁的老人来山西旅游,挖掘了消费需求潜力。

       杭州西湖景区免门票是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样本,自2002年西湖景区开始免门票以来,"免费西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杭州旅游实现10倍的增量。到2017年,西湖游客量达2850万人次。

“夜间经济”待发展

       除了鼓励各景区走出“门票经济”外,国务院的此次会议还特别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夜间经济”可促进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增多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扩大消费,增加税源,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游客的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据统计,此前在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早已占到全天消费的50%以上。商务部相关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对消费者而言,夜间消费正逐渐成为刚需。我国夜间经济正在崛起,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纷纷发布了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发展培育各地区夜间经济消费。

市场监督待完善

       市场监督是一个长久的话题,需要多方进行协调合作,做到有力监督,有方监督,将责任落实到各层。2018年1月15日,原国家旅游局印发了《旅游市场监督检查操作指南》。各地也多次召开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例会,积极分析总结。只有整洁的市场环境,才能筑建良好的消费体验,刺激消费,扩大消费,促进产业升级。

短评

      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调整最重要的着力方向,文化和旅游正是其中重要部分,它既符合人们消费升级的趋势,同时又能带动很多领域的附加价值的提升。

      推动进景区门票减免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从对门票的依赖逐步转向综合收益和服务提升的转变。鼓励各地发展“夜间经济”,也是在挖掘文旅经济的延长潜力。而完善市场监督,依旧是实现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营销速读 大数据探索智慧旅游路径
      我国佛山、青岛、吉林等地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吉林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于近日设立。实验室将依托银联消费大数据、通信客户行为大数据等,在游客花费需求、市场规模、游客行为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吉林省旅游业精细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除大数据技术外,云计算、5G等技术也在旅游业发挥重要作用。随着5G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各旅游城市将利用覆盖航空旅游、财税金融、百货商超、餐饮酒店、电商物流、保健医疗等领域的支付服务网络,结合用户、实时位置、出行方式、业务消费、上网数据等通信服务数据,建立其一整套分析模型,积极开拓“5G+旅游”大数据的发展新模式。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由此可见,旅游业发展态势及动力良好。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我国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消费占比相应上升。每逢节假日,旅游胜地满是游客。而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运用,也让许多消费者大开眼界,收获全新旅游体验。

       同时,大数据技术也为旅游景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撑,企业可根据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图表等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从而提升收益并获得良好口碑。

短评

       大数据技术给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游客来源市场以及旅游行为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管理部门做全域旅游营销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二、大数据技术在景区的应用,可帮助游客细致的了解各种旅游项目和景点,以及各时段游客的数量,从而合理制定游玩计划,做到文明出游、高效出游。

       当然,将大数据、物联网、5G等应用于旅游业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行业制度法规的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各地在引入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将本地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消费者收获全新旅游体验的同时,拉动旅游经济,扩大消费,为旅游业收益增长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