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了山东乳山维多利亚海湾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多利亚公司”)预重整投资人招募公告。由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维多利亚公司因不能偿还到期总额为18.67亿元的债务,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

       据悉,维多利亚公司投资的大乳山海滨旅游度假区,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养生康体,以及包括旅游房地产开发在内的综合性大型旅游胜地,是山东省在建规模最大的综合度假区,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母爱、爱母”为文化主题大型综合旅游度假区。

       大乳山景区可谓地理位置极佳、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经营环境大好,而它背后的维多利亚公司竟背负了近20亿的高额债务,如此反差,引发业界热议。在维多利亚公司投资景区的背后,究竟蕴藏着哪些值得业界深思的问题呢?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根源几何?

       2005年3月,大乳山景区项目正式投资建设,景区规划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在8年的时间内,大乳山景区为将昔日的荒山烂滩打造成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栽种1800万棵乔灌木,收获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的赞誉。且地处北纬37度,为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交通便利,生态宜居。

       运营多年,大乳山海滨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被国家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荣获“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景区内有著名的地理标志物——大乳山和小乳山,集山、海、滩、湾、岛、湖、林、泉于一地。且已建成完善的码头和通达核心景区的水、电、道路,天然气管道、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特色餐饮酒店、度假酒店也一应俱全。

       拥有如此优渥的资源优势,维多利亚公司可以说是捏了一手好牌。

1.营商大环境下,资金链断裂仍连续投入
     
       根据利得清算发布的报告,维多利亚公司自2016年以来,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客源市场推广营销处于停滞状态等原因,营业收入急剧下跌,大乳山景区一直未能正常经营。在此资金难题之下,维多利亚公司仍连年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混交林建设,增加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季相变化。

      表面上看,似乎是因投资过大、背债过多等原因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事实上,无法忽略的是营商大环境。民营企业融资手段单一,借款难度加大,正常融资渠道受阻,民间借贷风险加大,景区回收能力不足,产品盈利能力无法满足利息和成本支出,财务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健康经营。

2.缺乏整体观的前期策划规划

       景区投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在投资前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必须有良好的策划规划作为引导。项目确定后不可进行盲目投资,应当建立适度投资、分期投资、精准投资、合作投资等投资模式。前期策划需明确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客群方位、盈利点、财务测算、投资逻辑。维多利亚公司在手握优势资源的情况下,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与其投资前期缺乏良好的策划规划不无关系。

      据悉,在景区产业链中,资产回报率排序依次是门票、索道、酒店、旅行社,尽管在现阶段,门票依然是景区利润重心所在。但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全国旅游门票收入分别为5680亿元、6171.6亿元、7101.42亿元,景区门票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6.61%、15.66%、13.15%,呈下降趋势。景区转型迫在眉睫、景区整体规划布局需有导向性。而维多利亚公司所缺乏的,正是基于这两点的前期策划规划。

由大乳山景区引发的见微知著

       诚然,大乳山景区的遭遇并非个案。河南洛阳5A级旅游景区龙潭大峡谷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不足,开始民间借贷,终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重庆龙门阵景区经历停业整顿两年、被摘牌“4A”后,又大量引入民间借贷,滚出9.7亿的负债雪球;成都秀丽东方,一个投资6亿元的文旅项目,因土地规划利用问题,导致园内商业街被拆除叫停,大笔投资付诸东流……

       近年来,陆续出现重点景区资金链断裂或破产重组等现象,景区经营权的归属问题、景区管理之争、景区政企矛盾等问题也层出不穷。景区投资究竟该如何对待?

1. 认清趋势,顺势而为

       从投资回收角度上看,对于景区来说,投资金额小到几亿大到几十亿的投入均属正常,考虑折旧,假设单项目投资10亿元,以20年折旧期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高达5000万元。当前新景区收入能突破亿元的仍在少数,初期的大投资产生较高的财务费用,公司的盈利能力被削弱。

       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要求国内高A级景区陆续降价,门票经济的结构转型迫在眉睫。而后,游客在景区的二次消费将成为盈利关键。游客购买门票后,在景区的其他消费,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各方面的二次消费,将成为景区未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此趋势之下,景区预实现门票经济的突围,应从游客需求着手,围绕市场的诉求改变景区盈利模式,景区营收应逐步由“卖门票”向“卖服务”、“卖创意”、“卖体验”、“卖感动”等方面进行转变。

2. 正确对待景区产品的投资、运营

       旅游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景区投资和其他领域投资大有不同,需面临更复杂的关系处理、更特色化的管理模式、更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是过去的某种成功模式能够解决的。在对纯粹的民营资本景区投资时需慎之又慎,要保证程序合理合法合规,尊重市场客观规律,最好是滚动式开发,边建设,边开发,边投入,切忌大干快干。在没有好的资源禀赋的情况下,城市的支撑力尤为必要。旅游热带来了景区数量的快速增加,使景区同质化问题非常突显。选准适合的产品和路径是关键。

       对旅游景区投资来说,投后运营管理更为关键。项目确定后不能盲目投资,要适度投资、分期投资、精准投资、合作投资等。策划必须先行,首先要找准商业模式,明确市场、客群、盈利点,财务测算要精准、投资逻辑要清晰,景区开发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流程,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策划和规划方案作为指导依据。

3. 规划需清晰,集聚效应需考虑

       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在合作开发旅游领域项目时,需找准旅游资源特色,赋予相应清晰的产业功能,围绕核心特色来设计规划;要有产业功能的“叠加”和“集成”。树立全产业链的功能开发理念,寻求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让各类业态充分融合,既能分散不同产业的投资风险,又能分散不同期限的风险。

       旅游景区最关键的绩效指标是客流的集聚效应,不要追求一时,先把集聚效应做起来,有了集聚效应之后,再增加其他的产业功能;要遵循“共享”的理念,将旅游目的地区域发展和投资目标有机融合,既能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又要确保社会效益的发挥,比如生态、扶贫等等,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激发各方正确发挥积极性的动力。

短评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旅游景区依然会是资本追逐的热土。维多利亚公司暴露的景区投资问题需要行业思索。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开发商都应加慎重,多考虑众多现有标本的盈利状况,在“动手”之前仔细审视市场、认真调研策划并据此打造独特的产品力。

       针对景区的投资,建议“先策划后规划”,顺应市场趋势,在趋势中寻找方向,通过策划设计出最有价值的游憩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和运营模式,形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力,再将吸引力延伸到整个景区的多元系统架构上,最终体现在景区整体规划中。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否把握市场变数中的定数,是景区投资的关键。景区投资需谨慎,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