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模式是什么

        雪峰山是湖南境内最大的山,雪峰山东西麓地区集中了湖南全省40%以上的贫困人口,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藏在雪峰山的资源和资产通过溆浦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良田沃土变成了观光热土,古宅老院变成了游客乐园……实现了8个村、近万农民的精准扶贫,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雪峰山模式”。

银行助力免息贷款

--旅游开发公司分享红利--

        ①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在2017年6月,将统溪河镇穿岩山景区作为全省小额信贷旅游产业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②景区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愿与县工行、雪峰山旅游公司签订《金融精准扶贫三方合作协议》,雪峰山旅游公司进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贫困户每年可从公司获得10%的红利,贷款期3年,每户红利收入可达1.5万元。

“公司+农户”利益共享体

-- 带动积极性 --

        雪峰山旅游公司始终坚持“文化先行,农民受益,后发赶超”战略,投入3亿多元,打造了3个3A级景区,并正在申报创建1个4A级景区。

        把农民当作受益主体,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把精准扶贫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景区带村,景点带组,安排就业,扶植创业,资源入股,持续受益”“公司+农户,与农民利益共享”,实施旅游扶贫,直接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惠及当地10万群众。

        雪峰山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爱心公益等活动,对村民对当地政府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开发旅游是一条最阳光、有尊严、收实效、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径。

旅游开发合理性

--实现精准扶贫富民--

        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多部门,多人员和多公司之间统筹和综合协调的结果,推动政企投入融合,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实现整体策划统筹开发;坚持共建共享模式,加大与周边区域协调力度,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对雪峰山旅游进行跨地域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走共建共享之路。

        雪峰山旅游开发公司则因户施策,有的扶技术,有的扶就业,有的扶产业,有的扶资金,有的扶学生,有的扶病患,实现了精准扶贫和富民。

云竹观点

        前有省长的点赞,后有光明网的背书,雪峰山旅游生态扶贫项目受到了地方百姓和政府机构的一致好评。一个可以推广的旅游扶贫模式,其内在价值是远大于其投资经营规模的。透过这个模式我们来看旅游扶贫项目,他们大多需要以下几点作为保障:

1. 开发经营结构的稳定性。

        旅游投资的特性是资金缺口大,投入时间长,回收周期长,这决定了其具备较大的风险性。扶贫项目是大事,不能来回折腾,所以稳定性是首要条件。一般会选择旅游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进行结构拆分后转换为资产交由旅游运营公司进行运营。在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签署了稳定的开发协议“圈地”后,旅游投资的落实就是最重要的问题,此时可以适当的使用金融工具,将投资和经营分离,经营公司可以将投资公司装入的资产进行打包,在资本市场寻求支持。这样操作可以有效的降低资金风险,确保开发经营结构的稳定性。

 

2. 保景富民模式的可持续增长性。

        扶贫还是要解决“等靠要”这一毒瘤,而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来使得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致富,自然是一剂良方。但是也存在可增长性的问题,或者我们说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带动积极主动的贫困户富起来,做好榜样工作,但是又要平衡旅游产业链的资源分配,避免出现资源的分配问题出现的后期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产业固化和不流通导致的贫困持续问题。

 

3. 交通的到达性和改善型。

        做旅游交通的到达性还是第一要素,交通的改善空间也决定了该旅游项目的未来可成长空间。交通问题涉及到大的地方规划,这需要项目成立之初就能在顶层设计上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省一级规划的配套支持,就这一点来说,要做到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4. 文化的体验性。

        文旅结合是大热点,也是老六要素向新六要素升级的主要途径。地方文化的体验性是决定了产业衍生品存活状况的命脉,就这一点来说,失败的尝试很多,成功的尝试较少。故此,在生态旅游扶贫项目中,文化的体验性上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

 

        综合以上四点来看,生态旅游扶贫是一个需要顶层设计支持的系统工程,而雪峰山模式的点赞,其意义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