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的提高,对于生活的追求也就不再满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的富足,人们开始通过旅行等方式来休闲娱乐或者是提高自己。旅游业的大发展,离不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国地大物博,已经大热的景点、正在开发的景点和待开发的景点数不胜数。

        5A景区龙潭大峡谷破产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潭大峡谷,是这几年声名鹊起的一处5A级景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一睹芳容”。就算没有亲身去过,许多人也都一定在电视机里看到过关于这一景点的宣传与介绍。据统计,龙潭大峡谷景区年均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仅门票一项,景区年收入约为7650万元。然而,就是这个誉满天下的龙潭大峡谷,竟然在不久之前因为经营不善宣告“破产”,让人不由得大跌眼镜。

        2017年7月,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景区所属的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进入破产程序;与洛阳万山湖公司关联的洛阳荆紫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于2017年11月宣告合并破产。

        而在2015年的4月2日,国家旅游局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一些目前国内市场的旅游秩序混乱的景区,而龙潭大峡谷风景区就因为扰乱市场秩序而被警告,后来最终破产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龙潭大峡谷风景在建设投资的时候,它的资金来源是通过民间借贷而形成的,所以,每年的高额还款也让景区的门票一直上涨,而景区门票的收入基本上都是用来补贴着高额的利息,门票的上涨导致游客的流失,也让景区逐渐走下下坡,最终导致破产。

        通过龙潭大峡谷的失败案例也给国内正在准备投资新建景区一个警示,作为景区不能一味的上调门票价格来创收,而是需要将周围的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让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大投时代已过去

        事实上,国有景区利润下降,投入回报减少,不单单是一个体制问题,民营也不是万能钥匙,实际上是旅游市场开始成熟和旅游本质的开始回归。

        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盲目跟风,人们发现去看别人的“脑袋”和“脚后跟”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旅游,人们开始关注旅游的性价比,一些靠一时名声吸引人眼球的旅游景区或多或少出现了游客下降、利润下降的趋势,也出现了景区门票价格涨但收益不涨的现象。投资回收周期拖长、回收困难的局面开始显现,但这种信号不会轻易被人们捕捉和接受,人们还会幻想下一个高潮的到来。

        一个5A级旅游景区倒闭固然有经营者没有把握时机、不善经营的问题,也有贷款政策不到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堪忧等问题,当然也有国家旅游产业政策不到位、对旅游发展趋势判断不准确等问题。

        一个景区的发展往往于这五点相关,一不善合作,没有合理规避风险。对旅游行业本身认识不清,对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把握不准。二对旅游的脆弱性认识不清。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旅游需求是刚性需求,这是十分可怕的。其实旅游是人们的高级消费,也是饭后茶余的消费,没有这笔消费也不会影响人的生存和生命,把旅游需求确定为刚性需求是危险的。三旅游产品有生命周期。旅游产品是一种产品,是产品就有生命周期,并非一旦获批了5A就会永远是摇钱树。四中国游客正在走向成熟。游客的欣赏水平、维权意识都在提高,游客开始关注性价比、获得感,不再盲目攀比,不再追赶潮流。五文化与旅游需要磨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需要三个环节,首先是要把文化变成旅游产品;其次是在旅游消费中能展现出文化;再次还要有愿意为文化旅游买单的人。

        旅游“门票经济”的衰弱

        目前从景区的结构来看,公有制的旅游景区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景区具备多样的功能,如保护、科研等,旅游休闲功能只占很小的部分。从景区收益来看,大部分景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门票收入。一般来说,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门票经济在一国旅游经济收入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景区门票平均价格一般只占到当地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以内。如果涉及到国民素质教育类型的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都相对比较便宜。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免门票模式是大势所趋,门票经济终将过去。自2012年,国家发改委曾陆续公布两批旅游景点在国庆、中秋期间的降价和免费名单,分别涉及80家和100家,其中分别13家和4家免票、两批降幅平均分别为37%和25%。

        到了2015年,国家发改委又与国家旅游局于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宣布自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景区票价的指引为门票降价按下“快进键”。

        在今年3月国务院提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要求,长期以来,国内一些地方景区靠门票收入生存,但从5月开始,多地知名景区纷纷调低票价或者计划下调门票价格,下调价格的景区还不只是涉及国家级景区,也涉及一些非国家级景区。就6月而言,已有多个国有景区实行门票降价。6月1日,包括黄鹤楼、利川市腾龙洞、龙船水乡、通山县九宫山在内的湖北省首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下调,降价最高达30元;6月20日,青岛崂山5A级风景区宣布将于7月16日起实行“一票制”价格改革方案,旺季价格直降65元;此外,山东省“孔庙、孔府、孔林”即“三孔”景区门票价格均下调10元。

        旅游业的理性发展时期

        各地景区对于“门票”的理解显然是有区别的,有的景区掀起了新一轮的门票涨价潮,暴露的是对“门票经济”的过分依赖。同时,也有景区正试行“零门票”,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明显增长,不仅弥补了门票收入缺口,还获得良好社会评价。有数据显示,只要每一个游客在杭州多留24小时,杭州市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而天台县南屏乡南黄古道景点取消门票后,年收入不减反增。景区免费开放,表面上看似做了赔本买卖,其实是放大了游客效应。

        从国家层面提出“门票降价”,可以普惠消费者,推动以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为主的国有景区回归公益属性。同时有益于改善当前众多旅游景区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刺激景区经营方多角度探索景区收益来源。

        长期以来,国内发展旅游产业有一种思维定式,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旅游模式在大众旅游时代是否行得通,值得深思。众所周知,旅游经济由吃、住、游、娱、行、购等多要素组成。实行低价门票或免费开放,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前往,大大提升了人气,还会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也为景区赢得了更好口碑,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不少地方,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一剂“良方”。

        总之,旅游大投入的时代过去了,旅游进入了全新的理性发展时期。人们开始追求性价比、获得感。一味以提高门票价格方式搞景点开发,将会把旅游产业逼进“死胡同”,势必影响景区乃至所在地的长远发展。如果“以点带面”实行景区免票,便可以逐步推动旅游景区发展转型,让旅游和整个城市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云竹观点

        自“降门票”纳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一个崭新的旅游时代就已经到来。整个旅游界对规模已达2万的景区行业之忧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破产5A景区在此刻不再是某企业的陨落,而是当了一回旅游门票经济时代的送葬人。

        如果说之前的忧虑还停留到产业发展有问题的数据上,那么此刻5A景区的破产陨落则将一个无比震惊的事实摆在了大家眼前。产业经济需要投资消费的双向拉动,而门票经济模式恰恰是旅游这一根“粗水管”的“细龙头”,旅游投资从来都需要时间和充足的现金流,而强调集中的门票经济在保障了一定流量的现金的同时又限制了一切生机。

        之前媒体发问“为何现在景区的山门越修越前,服务越来越后”深刻反应了眼下业态之怪状,但云竹想说的是解决的路径必须得回到扩大旅游需求这一条线。游客是愿意为有品质有体验的旅游服务买单的,他们要的不是关起门来几十块钱一桶的方便面,而是哪怕稍微贵一点点但是能契合场景的多种选择。

        山山水水虽然依旧是大家慕名而来的理由,但是有文化有体验的服务更能让营收的数字飙起来。请诸多5A多看一看学一学外来的迪士尼,本土的乌镇千古情。龙头景区依然要交给龙头企业来做,同时在改革的浪潮下摒弃行政思维和体制束缚,回归到经营和产品需求上,谋求舍弃门票思维的横向一体化发展布局,新旅游时代的序章已然徐徐展开。